中医认为哪些症状是肾虚的表现
肾的精、气、阴、阳虚衰不足,即可称为肾虚。肾虚又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指的是肾的器质,而肾阳指的是肾的功能。肾功能出现障碍,由于既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因此,补肾之前应查明原因,对症下药。肾虚的主要症状可分为:
①肾精不足。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健忘、失眠、面色无光、目周发黑、动作迟钝、下肢无力或萎弱、腰膝酸软、未老先衰、阳痿等,青少年则出现发育迟缓。
②肾气虚。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足、二目无神、腰膝酸软、容易感冒、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排尿无力或不畅等。
③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渴咽干、盗汗、耳鸣耳聋、腰部酸疼、小便黄赤、舌红少苔等。
④肾阳虚。主要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易受风寒、多汗、食欲不振、阳痿、精(宫)冷不育、小便不利、水肿、腰冷酸痛等。
应当注意的是,各种肾虚都以肾精虚为中心,也就是说,各种肾虚都会伴随肾精不足的症状。由于病情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
中医认为,五脏之病皆有虚实,而惟独肾只虚不实,换言之,肾只有虚证,没有实证。本来,人体元阴元阳之本均在于肾,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所以就肾虚而言,无外乎偏阴虚、偏阳虚和阴阳两虚三种,若合并其他脏器,则属于兼证范围,以下谨将临床常见的肾虚本证、兼证归纳为十一种。
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舌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沉细数等。
【辨证要点】 以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和阴虚证并见为要点。
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腰膝疲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男子阳痿,妇女宫寒不孕,大便久泻不止、五更泄泻或饭后泄泻,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质胖淡苔白,脉象沉弱等。
【辨证要点】 以腰膝疲软,全身功能低下伴见阳虚证为要点。
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小儿发育迟缓、卤门迟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缓、骨骼萎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老年痴呆,骨软无力,精神呆滞,舌淡,脉弱等。
【辨证要点】 以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减退,以及成人早衰表现,并无明显寒热象为辨证要点。
肾气不固证
【临床表现】腰膝疲软,面白神疲,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不尽,甚或遗尿、尿失禁,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或女子崩漏,或大便泄泻不止,舌胖色淡,脉沉弱等。
【辨证要点】以小便频数清长、滑精早泄、经带清稀、胎元不固为辨
证要点。
肾阴阳两虚证
【临床表现】 上述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以及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兼杂并见者。
【辨证要点】上述四证兼见者。
心肾不交证
【临床表现】心烦少寐,惊悸多梦,遗精,头晕耳鸣,腰膝疲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辨证要点】 以腰膝疲软、惊悸失眠、多梦遗精、以及伴阴虚内热为依据。
肺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腰膝疲软,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辨证要点】 以干咳或咳而少痰,腰膝疲软,梦遗,并伴虚热之象为要点。
肺肾气虚证
【临床表现】哮喘日久,喘促无力,呼多吸少,动则气喘,腰膝疲软,言语无力,乏力少气,舌质淡,脉沉细等。
【辨证要点】 以咳喘日久,动则气喘,言语无力等肺气虚兼肾不纳气为要点。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耳呜耳聋,腰膝疲软,失眠多梦,面色白光白,盗汗梦遗,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辨证要点】
以腰膝疲软,女子月经量少,面色白光白等为要点。
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面色觥白、形寒肢冷,腰膝疲软,下腹冷痛,久泄久痢,五更泄泻,饭后泄泻,便不成形,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有腹水,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等。
【辨证要点】
以腰膝疲软,久泄久痢,肢体浮肿,并伴有寒证为重点。
心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等。
【辨证要点】
以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并伴见虚寒之象为重点。
男性肾虚的表现
肾虚是中医学的概念。男性肾虚主要表现为疲劳困乏、健忘、脱发、怕冷、耳鸣、盗汗等症状。如果出现肾虚症状,应及时就医,切不可乱用补药,认识先天之本以免对肾脏造成更大的损害。
不同年龄段的男性,肾虚的表现症状是不同的。而立之年的男性,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脱发、疲劳困乏、健忘、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45岁左右的男性,家庭的压力最大,容易出现白发增多、腰膝酸软、体弱多病、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花甲之年的男性,身体各项功能退化,常伴随失眠多梦、夜尿频繁、四肢无力等症状。
女性肾虚的表现
经常掉头发、记忆力下降,也很可能是女性肾虚的表现。此外,女性肾虚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不是很好,常常会有精神不足、情绪不稳等现象发生,免疫力下降,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等现象,也是女性肾虚的表现。有以上现象发生的女性肾虚患者应多加注意,及早就医。
女性肾虚多会表现在脸上,如出现黄褐斑、黑眼圈等症状。如果肾气不足,肌肤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会出现蝴蝶斑、黑斑等不同于皮肤颜色的斑点。
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若肾阳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的症状。因此,女性肾虚患者可在冬天过于寒冷时,食用羊肉、狗肉、当归等热性食物进补,抵御寒冷。
女性肾虚患者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因此,患者平时可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以预防骨质疏松。当女性肾病患者出现腰痛症状时,可用针灸、按摩等方法予以改善。
长期情绪不稳、心情不佳,很容易降低女性身体免疫力,从而伤肾。再加上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会使肾虚更易发生。
一部分年轻女性,动不动就买一些补肾的保健品服用,结果常常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发生。这种不咨询专业医生就乱补的行为,往往会使人体内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肾虚。
中医对肾及肾脏病的认识如性冷淡、不孕等。跟男性比较,女性阳气较虚弱,再加上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寒凉饮食,或是长期处在冷气设备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形成肾虚,最后变成早衰。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工作繁重,但若懂得调控日常饮食,保养好脾肾,必然能明艳照人。
牙齿松动或是肾虚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牙齿松动除了受到外力撞击的情况之外,大多数是由于牙周疾病和牙龈萎缩造成的。牙龈如果营养不够,那么牙齿就会松动或者脱落,牙齿松动或是肾虚的表现。
牙齿松动与肾虚
肾主骨生髓,而牙齿是骨之余,由此可见人体的牙齿、骨骼的生长发育状态部是肾中精气的外在表现,所以牙齿松动的根源或在于肾虚髓亏,由此还会引发牙周免疫问题、牙龈萎缩骨质流失等。因此,牙齿松动当从肾进行论治。
牙齿松动的辨证治疗
肾虚导致的牙齿松动还包括很多类型,肾阴虚、肾精不足郭有可能造成牙齿松动,需要进行辨证治疗:肾阴虚导致的牙齿松动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发炎、出血等症状,这是由于火热毒邪外侵所导致的。治疗的过程需要以滋阴补肾为主,同时兼用一些清热解毒、止血的药物进行治疗。
肾精不足导致的牙齿松动,则伴有牙齿酸软、咀嚼无力,在治疗的过程中当以补肾益精、固齿健龈为主,兼以活血解毒、补肾益髓的药物。让牙齿周围的微循环通常,增加骨密度及牙齿的生理功能,达到固齿、健齿的目的。
肾虚型牙齿松动的防治方法
对于肾阴虚导致的牙齿松动,可以采用方剂玉女煎合生脉恢加减进行治疗
玉女煎合生脉饮加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用2次。
对于肾精不足型的牙齿松动,可以采用方剂左归丸加减进行治疗。
左归丸加减
【用法】水煎服。每次服1剂,每日服2次。
针灸对于治疗两种肾虚型牙齿松动也有很好的效果,可选主要穴位肾俞穴、太溪穴、关元穴、内庭穴,可选配穴有绝骨穴、足三里穴、气海穴等。
除此之外,食疗对肾虚引起的牙齿忪动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选的食疗方有杜仲,归堤鸡蛋、杞雀芪蓉汤荨,均有很好的疗效。
可选食疗方
皇杞雀芪蓉汤:麻雀3只,红枣10克,西洋参15克,仙鹤草15克,枸杞子15克,黄苠30克,肉苁蓉15克,芡实30克,食盐适量,麻雀杀好洗净,红枣洗净去核,与其他原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另外,牙齿松动的患者平时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洁净,采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坚持早晚刷牙,防止牙齿和牙龈的感染,达到腱齿固齿的目的。
肾气虚和肾阳虚都会导致虚喘
虚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吁吁的样子,让人看了很难受,恨不得帮虚喘患者大呼一口气。虚喘患者稍微运动一下就会脸红气喘,上气不接下气,虚喘是肺气上逆,失于宣降导致的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
肾虚会导致虚喘
虚喘患者常会感觉出气和吸气都很困难,丹田空虚,气不够用,这其实是人的肾和肺出现了问题,导致“肾不纳气”。肾的功能也体现在呼吸中,气经过肺进入人体,需要经过肾的纳气作业才能够达到丹田的位置,如果肾虚则呼气就会很浅,丹田就会空虚,从而出现虚喘的现象。
虚喘的辨证治疗
肾气虚和肾阳虚都会导致虚喘,但两者的症状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辨证治疗。肾气虚导致的虚喘,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气息急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加重的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补肾理气为主。肾阳虚导致的虚喘,患者会感到有气但是不够用,还会伴有畏寒怕冷,
容易感冒和出汗的症状,喉咙还会有鼾声,治疗时需要从温肾补阳人手。
肾虚型虚喘的防治方法
对于肾气虚型虚喘可以采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进行治疗,也可以选用中成药哈蚧定喘丸或固本定喘丸进行治疗。
出汗多就是肾虚吗?
在谈论出汗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胃液、肠液、唾液等各脏腑内在液体及分泌物,也包括尿、汗、泪等身体的代谢物。一些脏腑的病变,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出汗过多,从而伤阴。人体的汗腺很发达,出汗的原因也很多。天气热的时候,身体各部位都有可能出汗,人在精神高度紧张、兴奋及受刺激的时候,会有出汗的情况发生,出汗部位主要有手掌、脚趾和腋窝等。
正常人在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的时候也会出汗,人在运动的时候,也会出汗,另外,甲亢、肥胖症等患者也会有出汗的症状。因此,并非所有的出汗情况都是肾虚所致的。当然。肾虚患者体内津液不能有效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此时,有可能通过汗腺来完成排除体内水分的过程,导致出汗。总之,出汗过多有可能是肾虚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一出汗就盲目地认为自己肾虚。
体弱是肾虚的一个症状,但并不是所有体弱的人都是肾虚患者。人体脾胃受损、肝血不足、肺气亏虚时,也会出现体弱的症状。体弱可以说是一种肾虚。
男性阳痿是不是就是肾虚
阳痿就是阳事不举,或临房而不坚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性神经衰弱症。中医学认为,阳痿多由房室太过,以致精气大伤,命门火衰,即是肾气大虚。但临床上,也可以见到一些由心脾气损或恐惧伤肾而引起的,还有湿热下注引起的,阳痿而伴见小便短赤,下肢酸困,舌苔黄,脉沉滑等。阳痿诱因众多,并非肾虚的代名词。
怕冷四肢冰凉是不是肾虚的表现
四肢冰凉是一种白觉症状,并非具体的疾病。在多种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患者都可能出现四肢冰凉,通常也伴有该病的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供鉴别。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求治者确实只有四肢冰凉而无其他症状,或以此为主症,理化检查无阳性发现。这种以四肢冰凉为主要症状者,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
不过,四肢冰凉并非都是由肾阳虚引起的,也可由于脾阳虚、心阳虚或阳虚血弱复感外寒所致。中医认为肾主一身之元阳,人体一身之阳气,非肾阳不能发。故肾阳亏虚者,大多畏寒怕冷,肢体冰凉,小便清长。怕冷畏寒,有表证与里证之分。表证者,是阳气受阻于里,不能达表,故而怕冷;受阻于里证者,有脾阳不足、肾阳不足之不同,前者怕冷以腹部怕冷为主,伴消化不良、纳食不香、腹部胀闷、泻下清稀等,后者主要是腰膝怕冷,伴夜尿频长。
因此,怕冷有表里之分,里证又有脾阳不足与肾阳不足之分,不可全归之于肾虚。所以治疗怕冷、四肢冰凉,用药重点在于辨汪准确,若药不对证,轻则无功而返,重则还会加重病情。因此,掌握各类证型的特点显得格外重要。
肾阳虚表现为四肢冰凉,尤其以两足为甚,可以并见怕冷、腰和小腿酸痛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头晕目眩、精神委靡、面色黧肾脏病防治与就医常识黑、性欲减退、女性宫寒不孕,或尿少水肿、舌淡而胖。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多出现此证。
方药:四逆汤合肾气丸加减。淡附片(先煎)、干姜、桂枝、熟地黄、山茱萸、炒山药、仙灵脾、补骨脂各10克,茯苓12克。也可用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每次8丸(浓缩丸),每天3次。
脾阳虚四肢发冷,兼有腹胀,食欲缺乏,大便稀烂且次数增多,口淡不渴,畏寒。或见肢体困重,甚则周身水肿,或带下量多稀白。现代医学中糖尿病四肢血管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多出现此证。
方药:理中丸加味。党参15克,干姜、炒白术、煨术香、桂枝各10克,砂,、白蔻、炙甘草各3克。也可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六君丸,每次5克,每天3次。
心阳虚四肢冰凉,怕冷,心慌气短,心胸憋闷作痛,面色晦暗、虚浮,或下肢水肿。现代医学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疾病多出现此证。
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党参15克,淡附片(先煎)、干姜、炒白术、茯苓、制半夏各10克,五味子6克,肉桂、炙甘草各3克。
眼圈发黑是不是就一定肾虚
中医学认为,色黑人肾,因此不少人以为眼圈黑与肾有关,是肾虚的表现。诚然,在临床中确有因肾虚而致眼圈发黑的患者,然而,眼圈发黑未必人人都是肾虚。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或化妆品颗粒潜入眼皮,以及眼睑受伤引起皮下渗血,都能导致眼周皮肤代谢功能失调,使色素沉积于眼圈。眼窝或眼睑处静脉曲张或长期眼睑水肿,致使静脉血管阻塞,也能形成眼圈发黑。眼圈发黑还有可能是一些妇科疾病的信号。有的妇女早起时发现自己的眼圈发黑,经久不消,这很可能是由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
中医学认为,痛经或月经不调多因情志不遂、忧思悲怒、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所致,或由起居不慎、经期感受风寒湿冷引起。黑眼圈正是气血运行受阻在面部的表现。经血量过多或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性,也易一些慢性病也有可能导致出现黑眼圈。如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黑眼圈往往难以消退。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者,眼圈也常常发黑。此外,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大病之后体质虚弱、肾炎、肾衰竭、呼吸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都会造成眼周微循环障碍,以致淤血阻滞,引起眼圈发黑。
有遗尿症状的人是不是有肾虚
从临床角度看,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是遗尿症,即不仅是将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时也在非睡眠状态或清醒时将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他不宜排放的地方。从病理角度看,前者多为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多为单纯性、持续性,即除尿床外无其他伴随症状。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神经系统的损害、相关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多为伴随性、一过性,即除尿床外还有其他更明显的病理表现,可随其他病变好转而好转。肾虚遗尿临床上常见证型有二。
(1)肾气不固。主症为腰膝酸软,倦怠思睡。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性冷淡。头晕耳鸣,尿清、遗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肾阳亏虚。症见神疲怯寒,腰腿酸软,面色苍白,尿清频数而遗尿,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肾气不固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阳亏虚者可用缩泉丸(药物组成:山药、益智、乌药)合桑螵蛸散化裁治疗。
频繁遗精是肾虚吗?
肾虚遗精临床常见两大类型。
(1)肾气不固:主症为面苍少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频作,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心肾不交:症见心悸健忘,腰腿酸困,心烦失眠,梦遗频作,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前者(1)患者多伴甲状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睾丸素、绒毛膜促性激素偏低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后者(2)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与泌尿生殖器官感染。
对遗精证的治法,虽有补肾固精、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清利湿热等多种,但以前两者应用为多,尤其肾虚遗精。对肾气不固常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化裁治疗,对心肾不交者常用黄连清心饮(黄连、生地、当归、茯苓、远志、甘草、枣仁、川I楝子、莲子肉)加减治疗。治疗肾虚病系列制剂盖雄丸、施尔乐、种精灵、秘精灵、盖列治、凯仑丸、泌感煎、凯旋煎等均可选用或综合应用。
按摩治疗肾虚腰痛
对于肾虚型腰痛,临床有多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食疗法、推拿按摩法等。虽然每种疗法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都可以达到益气强肾、治疗腰痛的目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肾虚腰痛的按摩方法。
一般情况下,按摩时要从穴位人手,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按摩。肾经经过的穴位可以有效治疗肾虚腰痛。按摩时,常用到的穴位有胃俞、膈俞、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足三里等穴。
胃俞穴,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面、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膈俞穴,在背部,第匕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膈俞穴,能够活血化瘀、降逆止血、升降阴阳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穴外输膀胱经。按摩此穴、能够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有效治疗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大、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出血管病后遗症等。
气海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腰部,第i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穴外输膀胱经。
腰阳关穴,属于督脉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下凹陷巾。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有效治疗腰骶疼痛、下肢麻痹、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病。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接。以此线为底边向下做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常按摩、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凋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对于以上穴位的按摩,常用手法有指揉法、鱼际揉法、擦法、捏脊法等。
患者取俯卧位,按摩师位于患者左侧。先在背部腧穴施以指揉法(二指揉,即中指指端分别指揉左右侧背部腧穴)。自上而下,上下往返约10分钟。继而重点在脾俞、
胃俞、肾俞、腰阳关穴做指揉法或鱼际揉法各l~2分钟。再按揉委巾、足三里穴各1分钟。按揉肾俞、腰阳关、委中穴以壮阳补肾治腰痛,而指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穴以健胃,补益后天之本,两者结合具有补脾益肾之功,是本病的主要治法。
在按摩时,上肢要放松,腕天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不能有间歇停顿 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就容易擦破皮肤。
如果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压力要均匀而适度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万勿憋气,以伤气机,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有一全组手法以温柔缓和为主,忌用粗暴蛮力。

